上海市环科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胡静主任为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讲授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3-05-19浏览次数:198

517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特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胡静主任为环境工程系2020级本科生讲授主题为“环境政策研究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公开课。

胡静主任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当下如何理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问题,深入分析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最新政策导向,并对国内外实践进行探索梳理与经验借鉴,最后提出了环境政策研究的新思考,为同学们能深入了解国家“双碳”战略要求,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任务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胡静主任首先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解读,并阐释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于如何理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问题,要围绕一个总体要求——“减污降碳”,贯彻“三个治污”原则--抓源头、抓过程、抓末端,秉承系统观念进一步打牢污染防治攻坚战,并通过加快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最新政策导向,胡静主任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在内的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并强调协同增效加强源头防控的优化技术路径,要以机制创新为重点。

胡静主任接着还分享了国内外实践经验,如国际上欧盟出台的“绿色新政”,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将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相联系。在我国,新能源矿产的进口量在世界总进口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我国的碳中和愿景不只是可再生能源,更重要的是可再用资源,并且要让两者结合,以实现降碳减污的目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目的。

最后,胡静主任指出环境政策研究也在不断更新,要从区域、产业和企业等方面共同推动“双碳”战略。国家政策是从能耗双控到碳排放双控和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上海市则是加大碳排放评价力度、开展重点产业碳减排行动和绿色产品升级行动。未来的环境政策需要更重视污染防治、源头防控和发展转型等方面,并且在发展转型上要求消费端大于需求端大于供应端,要有实效性。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中国环境政策的发展与改善将继续推进。这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