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远方,我们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6-09-09浏览次数:220


作为“云端公益”创始人,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4届毕业生孙峻峰单枪匹马赴云南支教时,他不曾想到:如今这个他一手创立的大学生公益组织,已在松江大学城炙手可热,甚至在上海高校圈也小有名气。过去几年,有179名大学生通过“云端公益”实现了自己的支教梦;这个月,42名经选拔而出的学生也将分赴贵州、青海、山东的“老少边穷”地区,进行为期20天的支教。

正如“云端公益”的名称,他们正带领一批又一批山里的孩子见识到山的那边、云的彼端;与此同时,他们也努力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

最残酷:200人报名录取42

“云端公益”有多火爆,从面试支教老师的场面中可见一斑。在最近结束的2016“云端公益”支教老师的招募选拔中,有来自上海各高校从大一到研一的200余名学生报名,经过两轮面试,最终只录取了42人。2016“云端公益”负责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曹流说,今年由于支教目的地增加到了3个,给了更多想要支教的学生圆梦的机会。事实上,往年还曾有过录取率仅1/10的情况。

由于“云端公益”不以教授文化课程为目的,而是以暑期培养孩子兴趣爱好为主,因此有唱歌、舞蹈、绘画等特长的学生会比较容易受到青睐,但往往团队协作能力和能否服从安排是面试官更为看重的品质。

在今年的面试题目中,就设有“假如你在支教期间和队友意见不一致,发生矛盾冲突时,你会怎样处理?”“如果在支教过程中你对队长的指令有不同看法,你会怎么处理?”等问题。曹流表示,由于支教是由学生自发策划组织的,大家在支教过程中的吃、住、行都要自主完成,因此组织性、纪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自身条件很好,也很有才华,但太过张扬、爱表现自己,我们只能忍痛淘汰了”曹流如是说。

IMG_256

  

  

  

最特别:给爹妈发告家长书

“云端公益”选择的支教地点一般都是偏远山区,条件比较艰苦,有的学生怕家长不同意,会瞒着家里偷偷报名。为了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也为了让家长放心,每位面试通过的“准支教老师”的父母都会收到一封来自“云端公益”的告家长书,内容包括:支教的时间、地点、气候条件;团队的人员组成、日程安排以及当地的紧急联系人等,家长必须表态是否支持孩子支教、并签字确认。

此外,为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作为校方也在不干涉 “云端公益”自主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供保障。学校药物化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智华教授和校实训中心黄立新老师,听说初创的“云端公益”支教团队没有启动资金,自掏腰包资助他们进行云南支教。由于担心路途遥远及可能产生的高原反应,“云端公益”的青海支教线路一直有年轻辅导员自愿放弃暑假加入带队。






IMG_257



最艰苦:课桌为床、芭蕉为被

山村学校什么样?每一名支教老师在支教前或许都曾想象过,然而当真实身处山村学校的环境中时,不少人还是会有些“水土不服”。

曹流今年已经是支教队伍里的带头人了,但他第一次随队支教时却出过不少丑。由于支教的目的地是广西,夏季最高温超40度,同时也不想背着大包小包被当做是观光团,曹流在打包行李时把毯子、枕头等都精简掉了。当他坐了21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带着一身的汗味和泡面味道来到广西梧州路垌小学时,迎接他的是除了黑板、课桌外空无一物的教室,而在夜里这里就将是他们的寝室,课桌拼一拼就成了床,书本叠一叠便是枕头。

IMG_258

山里的气候很特别,前半夜可能燥热得睡不着,后半夜可能又有点微凉,曹流只能把衣服盖在肚子上将就下。一天,他兴冲冲地扛着一片伞般大小的芭蕉叶回到教室,同伴们都很诧异,他却得意洋洋地说:“去学生家里家访的路上偶然发现的,用来当被子正好。”往后,同伴们都称他为“芭蕉大仙”。

同样被睡觉问题困扰的还有一起去支教的孔方博,作为一个将近200斤的胖子,睡觉对他来说更像是煎熬。由于出汗多,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的皮肤都会和课桌板粘在一起“难舍难分”,同伴们要费很大劲才能将他和课桌分离,而他更像是被剥皮了般疼的嗷嗷叫。可是一旦顺利“起床”,他又马上兴冲冲地投入到一天的教学中,和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

在大山里,“云端”的支教老师们曾被毒蚊子咬得满脸满身的包,曾因为不习惯旱厕憋了一周没上大号,曾由于停水停电好几天都洗不了澡;但他们同时也见过天空被暮色浸染被星光点亮,也曾十几号人坐在操场上摇着蒲扇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更曾伴着拍蚊子的节拍大声地集体欢唱。

  

  

最美味:白菜鸡蛋饺子

在“云端公益”有个传统,支教的时候要轮流做饭,好坏不论,但必须每个人都出力。在第一次随队支教的时候,董怡还是个食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被逼拿起锅铲的她只有把东西煮熟的水平。等她自己带队去支教时,已经被训练得能一撩袖子给队员们做饭了,据说味道还不错。

在没荤腥,少油水的地方度过20天,云端的大部分支教老师非但没瘦反而胖了不少。董怡秉持的理论是:菜不够,但饭绝对要让大家吃饱。她清楚地记得,在刚开始支教的时候,她淘10小碗的米就够15个人吃了,后来大家的饭量越来越大,到支教快结束的时候,她要淘整整14小碗的米才勉强够吃。

  

IMG_259

参与“云端公益”支教的刘洋还记得,自己和小伙伴们为了吃上一顿饺子,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去县城里赶集。由于集市一周只开放两天,他们必须一次买够34天的菜量。刘洋说,当时没经验,把买好的肉馅放在冰箱里,想等周末了再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岂料,在山里,停电是家常便饭,导致买的肉馅都坏掉了,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最后只能用白菜和鸡蛋代替包了饺子,煮了一锅又一锅。虽然有好多饺子露了陷,但每煮一锅都被秒杀,吃在嘴里竟也不比肉馅的吃起来差。

有了那次的惨痛教训,大家都尽量挑土豆、白菜、茄子等不容易坏的菜买。因此,饭桌上经常能看到:土豆丝炒土豆片,榨菜土豆汤,咖喱土豆块,要是有个炸薯条绝对是一分钟就扫光的节奏。到不是有多美味,而是大家都觉得,抢着吃才香。

  

最伤感:你问我明年还会不会来

  

20天的支教生活不算长,董怡坦言,他们对当地孩子的帮助,可能远不及孩子们带给他们的感动。在大山里,她知道了什么是简单,因为她的一句“喜欢雪天”,孩子就默默画了一个雪人给她;在大山里,她知道了什么是淳朴,送给孩子一支再普通不过的铅笔,孩子却不舍得用,视如珍宝;在大山里,她知道了什么是温暖,每次放学回家前,班上的孩子都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孔方博在支教时负责教授孩子们一些地理的小知识,一次,他无意间在课堂上说起自己的家乡,却被班上的孩子牢牢记住,回去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张泛黄的地图,在上面标注了孔方博的家乡,并缠着他问自己标得对不对。那一刻,这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湿了眼眶。

小饶曾是江西队支教老师们公认的“皮大王”,上课非但不认真听讲,还随意走动。然而这样调皮的小男孩也有自己的心事。一次课间,他拉着任课老师刘洋的手问:“老师,你知道广东在哪里吗?”“知道啊,怎么了?”“妈妈说,只要我好好学习,春节就带我去广东过年。”他告诉刘洋,妈妈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他很想她。

  

听完小饶的叙述,刘洋想起先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母亲发生的争吵,想起他指责母亲根本不理解他的世界,忽然间,愧疚占满了他的情绪。他紧紧地抱住小饶,不知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还是以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的身份。








IMG_260







对所有的支教老师而言,最怕面对的就是离别,当孩子们眼泪汪汪和他们告别,问:“老师,明年你会不会再来?”时,他们无法回答,因为,明年他们或许要去更需要他们的地方。

IMG_261

最值得: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支教是为了什么?这是“云端公益”支教老师常常会被问到的问题。

加入“云端公益”支教行的杨雪芹很有感触:“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盖世英雄,与众不同,好像随时都会发光一样,可以像奥特曼一样去打怪兽,可以像哆啦A梦一样拿出各种好玩的东西去帮助自己爱的人。可是长大以后,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的世界却反而变得狭窄了。我们很少再抬头看自己头上的星空,很少再天马行空的幻想,眼光慢慢聚焦到眼前的种种跌宕起伏上,也不相信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我们,还是想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当“云端公益”的支教老师们背起一个个装满教具的沉重行囊时,肩上担负起的不仅仅是重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的责任。“在孩子面前,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我愿意分担你的不快乐,当你的世界下雨时单纯地为你撑起一把伞。”这是参与支教所有老师共同的心声。

两周的课时可能真的太短,带去的教案或许也没有教完,但“云端”的小伙伴们用手里炫彩的画笔打开孩子们对绘画的认识,用跃动的音符唤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用舞动的肢体激发孩子们对舞蹈的憧憬,用耐心的教导、真心的关怀、真诚的付出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心门……这样或许也就足够了吧。






IMG_262



“他们在远方,我们在路上。”就像这句“云端公益”口号说的那样,只要大山里有需要的孩子,小老师们就愿意为了他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