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16-07-21浏览次数:17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华东化工学院分院的化学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化学教研室和和华东纺织学院分院的纺织化学专业。

学院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和药物化学五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100多名。

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院现有各类教学用实验场地近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多万元,拥有400M核磁、GC/MSLC/MS等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教学条件,为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与科研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4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6名、讲师1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博士后学历的36名,博士比例达到81%

为提高创新型类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实施了重在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志宏计划”,培养工程师人才的“卓越计划”,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辅修计划”,学院实行全员导师制度,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学院通过对学生开展各类学术辅导、科技讲座、大学仪器培训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在上海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屡创佳绩。

学院坚持依托产业办学,已经形成了以工程教育为重点、以培养现代化工类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学院先后与上海医药集团、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等多家企业开展了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战略,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与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目录

  

.............................................................. 1

第一部分: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4

一、毕业生规模..................................................... 4

二、毕业生结构..................................................... 4

(一)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布...................................... 4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5

1.毕业生性别分布............................................ 5

2.毕业生培养方式分布........................................ 6

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6

三、签约率、就业率................................................. 7

(一)毕业生总体及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7

1.毕业生总体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7

2.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8

3.专业对口率分析............................................ 8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签约率、就业率比较分析................ 9

1.男/女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对比分析......................... 9

2.本/外地生源毕业生的签约率、就业率对比分析................. 9

四、毕业生毕业流向................................................. 9

(一)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分析.................................... 9

1.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 9

2.毕业生派遣就业情况....................................... 10

3.毕业生合同就业情况....................................... 10

4.毕业生升学情况........................................... 10

5.毕业生出国情况........................................... 11

6.毕业生灵活就业情况....................................... 12

7.毕业生未就业情况......................................... 12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12

1.不同学历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12

2.男/女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分析................................ 12

3.本/外地生源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13

第二部分:学院就业相关分析........................................ 14

一、就业分布...................................................... 14

(一)毕业生就业职位分布....................................... 14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14

1. 各区域就业分布情况...................................... 14

2.各省份就业分布情况....................................... 15

二、学院招聘用人单位情况.......................................... 16

(一)招聘用人单位分布情况..................................... 16

1.招聘的用人单位的地区分布................................. 16

2.招聘的用人单位的类型..................................... 17

3.招聘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行业分布............................. 17

(二)招聘重点用人单位分析..................................... 17

1.重点用人单位的地区分布................................... 18

2.重点用人单位性质......................................... 18

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8

一、签约率、就业率变化趋势........................................ 18

二、学院用人单位数量变化趋势...................................... 19

三、学院星级单位数量变化趋势...................................... 19

第四部分:就业对学院教育教学的反馈................................ 21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21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22

三、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23

第五部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23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23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24



第一部分: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毕业生267人,其中硕士毕业生37人,本科毕业生230人,如图1.1.1所示。

1.1.1 2015年学院各学历毕业生人数

二、毕业生结构

(一)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分布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5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分别是材料物理与化学(研)、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和环境工程,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如表1.2.1所示。

1.2.1 2015年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

毕业生人数

所占比例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

37

13.86%

化学工程与工艺

68

25.4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4

20.22%

制药工程

55

20.60%

环境工程

53

19.85%

合计

267

100%

  

其中,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占学院毕业生总人数的25.47%;其次是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别占学院毕业生总人数的20.60%20.22%;毕业生人数最少的专业是材料物理与化学(研),占学院毕业生总人数的13.86%

(二)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性别分布

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共16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2.55%;女生共10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45%,男女生性别比为1.671。(如表1.2.2所示)其中,男女生性别比最大的专业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达2.181;其次是环境工程专业,男女生性别比为2.121。男女生性别比最小的专业为制药工程,仅1.291

1.2.2 2015年各专业毕业生性别分布

专业

毕业生人数

男生人数

男生比例

女生人数

女生比例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

37

21

56.76%

16

43.24%

化学工程与工艺

68

42

61.76%

26

38.2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4

37

68.52%

17

31.48%

制药工程

55

31

56.36%

24

43.64%

环境工程

53

36

67.92%

17

32.08%

合计

267

167

62.55%

100

37.45%

从学历来看,硕士男毕业生21人,占男毕业生总人数的12.57%;本科男毕业生146人,占男毕业生总人数的87.43%。硕士女毕业生16人,占女毕业生总人数的16%;本科女毕业生84人,占女毕业生总人数的84%。(如表1.2.3所示)

1.2.3 2015年各学历毕业生性别分布

性别

毕业生人数

硕士生人数

硕士生比例

本科生人数

本科生比例

男毕业生

167

21

12.57%

146

87.43%

女毕业生

100

16

16%

84

84%

合计

267

37

/

230

/

2.毕业生培养方式分布

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硕士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全部为非定向;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式则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其中定向生1人,非定向生229人。(如表1.2.4所示)

1.2.4 2015年各学历毕业生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

毕业生人数

定向

非定向

硕士毕业生

37

0

37

本科毕业生

230

1

229

合计

267

1

266

3.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生源分布较广,共来自26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本地(上海市)生源人数为52人,占比为19.48%,外地生源人数为215人,占比为80.52%。(如图1.2.1所示)

1.2.1 2015届毕业生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分布情况

由表1.2.5可见,在25个外省市生源地中,来自安徽省的毕业生人数最多,达29人,占13.49%;其次是河南省(19人,8.84%)、山东省(16人,7.44%)、山西省(14人,6.51%)、黑龙江省(12人,5.58%)。毕业生人数最少的生源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仅1人,占0.47%,其次是湖北、广东省,均为2人,占0.93%

  

  

1.2.5 2015届毕业生外省市生源分布情况

人数与占比

省份

就业人数

占比


人数与占比

省份

就业人数

占比

安徽省

29

13.49%


四川省

7

3.26%

河南省

19

8.84%


浙江省

7

3.26%

山东省

16

7.44%


湖南省

6

2.79%

山西省

14

6.51%


广西壮族自治区

5

2.33%

黑龙江省

12

5.58%


贵州省

5

2.33%

天津市

11

5.12%


河北省

5

2.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

5.12%


辽宁省

5

2.33%

甘肃省

10

4.65%


重庆市

4

1.86%

内蒙古自治区

10

4.65%


福建省

3

1.40%

吉林省

8

3.72%


广东省

2

0.93%

江苏省

8

3.72%


湖北省

2

0.93%

陕西省

8

3.72%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0.47%

江西省

7

3.26%





三、签约率、就业率

(一)毕业生总体及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1.毕业生总体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89.89%,就业率为96.25%。其中,本科生的签约率为91.74%,就业率为96.96 %;硕士生的签约率为78.38%,就业率为91.89 %。(如表1.3.1所示)

1.3.1 2015年学院签约率、就业率汇总表

学历

毕业人数

签约人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硕士生

37

29

78.38%

34

91.89%

本科生

230

211

91.74%

223

96.96%

合计

267

240

89.89%

257

96.25%

2.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分析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各专业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情况如表1.3.2所示。

1.3.2 2015年各专业签约率、就业率汇总表

专业名称

毕业

人数

签约人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材料物理与化学()

37

29

78.38%

34

91.89%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4

52

96.30%

54

10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68

58

85.29%

64

94.12%

环境工程

53

53

100.00%

53

100.00%

制药工程

55

48

87.27%

52

94.55%

合计

267

222

89.89%

226

96.25%

可见,本科四个专业中,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最好,其次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毕业生的签约率较低,仅78.38%

3.专业对口率分析

按照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学校的相关要求,化学化工学院对部分2015届毕业生(特指签约、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三类)进行了就业专业对口率专项调研统计工作。各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如表1.3.4所示:

1.3.4 2015年学院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

专业名称

学历层次

统计基数

专业对口人数

专业对口率

材料物理与化学

研究生

32

30

93.75%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生

54

40

7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生

37

31

83.78%

制药工程

本科生

40

35

87.50%

环境工程

本科生

46

34

73.91%

总计


209

170

81.34%

其中,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两个专业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研)、制药工程,分别为93.75%87.50%;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两个专业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分别为74.07%73.91%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的签约率、就业率比较分析

1./女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167名男性毕业生,100名女性毕业生。截止2015825日,男、女性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如表1.3.5所示。可见,女性毕业生就业情况略好于男性毕业生。

1.3.5 2015年学院男/女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情况

性别

毕业

人数

签约人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67

147

88.02%

160

95.81%

100

93

93.00%

97

97.00%

合计

267

240

89.89%

257

96.25%

2./外地生源毕业生的签约率、就业率对比分析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52名上海市本地生源毕业生,215名外地生源毕业生。截止到2015825日,本、外地生源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如表1.3.6所示。可见,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略好于本地生源毕业生。

1.3.6 2015年学院男/女毕业生签约率、就业率情况

生源

毕业

人数

签约人数

签约率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本地生源毕业生

52

43

82.69%

50

96.15%

外地生源毕业生

215

197

91.63%

207

96.28%

合计

267

240

89.89%

257

96.25%

四、毕业生毕业流向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 号),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以下8种类型:派遣、合同就业、定向委培在职、灵活就业(自由创业、自由职业等)、国内升学、出国出境(留学或工作)、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未就业(回省二分、待就业)。

(一)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分析

1.毕业生总体毕业流向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派遣就业192人(71.91%),合同就业9人(3.37%),国内升学36人(13.48%),出国出境12人(4.49%),灵活就业8人(3.00%),未就业10人(3.75%)。由图1.4.1可见,2015年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派遣、升学为主。

1.4.1 2015年学院毕业生毕业流分布图

2.毕业生派遣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以派遣形式就业的共19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91%。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研)专业27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48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35人,制药工程专业36人,环境工程专业46人。

3.毕业生合同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合同就业的毕业生共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37%。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研)专业5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人,制药工程专业2人。

4.毕业生升学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共36人(1人考双,1人考取博士研究生,3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48%。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研)专业1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0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3人(1人考双),制药工程专业7人,环境工程专业5人。

1.4.2 2015年国内升学毕业生录取院校分布情况(考取硕士研究生)

如图1.4.2所示,3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中,共有8人考取本校研究生,占23.53%26人考取外校研究生,占76.47%11所外校中,录取我院毕业生最多的两所所高校分别是东华大学(10人)和华东理工大学(5人)。

5.毕业生出国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出国出境的毕业生共12人(均为赴国外留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49%。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研)专业1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4人,制药工程专业5人,环境工程专业2人。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为韩国(6人),其次是美国(3人)、日本(2人)、英国(1人)。(如表1.4.1所示)

1.4.1 2015年学院毕业生出国留学情况汇总表

序号

姓名

专业名称

学历

性别

生源地

境外学校

1

赵雯

材料物理与化学

研究生

黑龙江省

韩国蔚山大学

2

王圆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生

内蒙古自治区

韩国蔚山大学

3

谢一珺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生

辽宁省

JCL外国语学院

4

段文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生

山西省

南佛罗里达大学

5

杜有成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本科生

河南省

东密歇根大学

6

陈思颖

制药工程

本科生

上海市

美国劳伦斯大学

7

黄海吉

制药工程

本科生

上海市

韩国蔚山大学

8

隋丽君

制药工程

本科生

黑龙江省

韩国蔚山大学

9

徐悦

制药工程

本科生

上海市

韩国蔚山大学

10

齐阎春晓

制药工程

本科生

黑龙江省

韩国蔚山大学

11

张然

环境工程

本科生

天津市

KCP地球市民日本语学校

12

徐悠

环境工程

本科生

浙江省

曼彻斯特大学

6.毕业生灵活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毕业去向为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共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0%。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5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1人,制药工程专业2人。

7.毕业生未就业情况

截止到2015825日,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10人未就业(1人回省二分、9人待就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75%。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研)专业3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4人(1人回省二分),制药工程专业3人。

(二)不同特征群体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1.不同学历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截止到2015825日,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 37名硕士毕业生中,共有27人派遣就业,5人合同就业,1人考博,1人出国,3人未就业;230名本科毕业生中,共有165人派遣就业,4人合同就业,35人国内升学,11人出国,8人灵活就业,7人未就业。(如表1.4.2所示)

1.4.2 2015年学院各学历毕业生毕业流向分布

学历

总人数

派遣就业

合同就业

国内升学

出国出境

灵活就业

未就业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硕士生

37

27

72.97%

5

13.51%

1

2.70%

1

2.70%

/

/

3

8.11%

本科生

230

165

71.74%

4

1.74%

35

15.22%

11

4.78%

8

3.48%

7

3.04%
















可见,2015年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派遣就业、合同就业为主,分别占72.97%13.51%;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派遣就业、国内升学为主,分别占71.74%15.22%

2./女毕业生的毕业流向分析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167名男性毕业生,100名女性毕业生。截止到2015825日,男、女性毕业生毕业去向如图1.4.3所示:

1.4.3 2015年学院男/女性毕业生毕业流向分布

可见,2015年男、女性毕业生毕业去向均以派遣就业为主,其次是国内升学。相较于其他毕业去向,男性毕业生选择出国出境的人数最少,仅有5人;女性毕业生选择合同就业、灵活就业的人数最少,各有2人。

3./外地生源毕业生毕业流向分析

2015年,化学化工学院共有52名上海市本地生源毕业生,215名外地生源毕业生。截止到2015825日,本地、外地生源毕业生毕业去向如图1.4.4所示:

1.4.4 2015年学院本/外地生源毕业生毕业流向分布

可见,2015年上海市本地生源毕业生毕业去向以派遣就业、出国出境为主,分别斩69.23%17.31%;外地生源毕业生则以派遣就业、国内升学为主,分别占72.56%14.88%

第二部分:学院就业相关分析

学院就业分析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签约、合同就业、灵活就业三类去向的毕业生,共209人,国内升学、出国出境均未包含。

一、就业分布

(一)毕业生就业职位分布

从毕业生工作职位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较高的分别是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因未统计他们具体的职位,尚没有相关确切的数据。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分析

1.各区域就业分布情况

化学化工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较广,共涉及23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在上海市内就业的毕业生有135人,占比为64.59%;在外省市就业的有74人,占比为35.41%。(如图2.1.1所示)

2.1.1 2015届毕业生本/外地就业分布情况

可见,多数学生毕业生倾向继续留在上海就业。

各省份根据所在区域,可以划分为东部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三类。其中在东部省份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最多,占85%;西部省份就业人数最少,仅6%。(如图2.1.2所示)

2.1.2 2015届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情况

说明:

东部省份: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中部省份: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

西部省份: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2.各省份就业分布情况

22个外省市就业地区中,选择在浙江省就业的毕业生最多,共11人,斩14.86%;其次是北京、安徽、江苏,均为7人,各占9.46%。(如表2.1.1所示)

2.1.1 2015届毕业生外省市就业分布情况

人数与占比

省份

就业人数

占比


人数与占比

省份

就业人数

占比

浙江省

11

14.86%


湖南省

2

2.70%

北京市

7

9.46%


山东省

2

2.70%

安徽省

7

9.46%


四川省

2

2.70%

江苏省

7

9.46%


重庆市

2

2.70%

天津市

5

6.76%


福建省

1

1.35%

河北省

5

6.76%


甘肃省

1

1.35%

广东省

5

6.76%


贵州省

1

1.35%

辽宁省

4

5.41%


江西省

1

1.3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

5.41%


内蒙古自治区

1

1.35%

吉林省

2

2.70%


山西省

1

1.35%

河南省

2

2.70%


陕西省

1

1.35%

  

二、学院招聘用人单位情况

(一)招聘用人单位分布情况

2015年,共有167家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我院毕业生。其中,143家单位为首次录用我院学生。

1.招聘的用人单位的地区分布

2015年,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分布在23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用人单位为上海本地为主,共102家,占比为61.08%;外省市用人单位中,来自浙江省和江苏省的单位最多,分别为5.99%4.19%。(由表2.2.1所示)可见,招聘我院毕业生的单位以江浙沪地区为主。

2.2.1 2015年招聘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地区分布

数量与占比

省份

单位数量

占比

  

数量与占比

省份

单位数量

占比

上海市

102

61.08%

  

吉林省

2

1.20%

浙江省

10

5.99%

  

山东省

2

1.20%

江苏省

7

4.19%

  

四川省

2

1.20%

安徽省

5

2.99%

  

重庆市

2

1.20%

广东省

5

2.99%

  

福建省

1

0.60%

天津市

5

2.99%

  

甘肃省

1

0.60%

河北省

4

2.40%

  

河南省

1

0.6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

2.40%

  

江西省

1

0.60%

北京市

3

1.80%

  

内蒙古自治区

1

0.60%

辽宁省

3

1.80%

  

山西省

1

0.60%

贵州省

2

1.20%

  

陕西省

1

0.60%

湖南省

2

1.20%

  

  

  

  

2.招聘的用人单位的类型

2015年,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六大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私营企业。其中,民营、私营企业是招聘我院毕业生的主力军,占用人单位总数的58.68%;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占15.57%14.97%。(如图2.2.1所示)

2.2.1 2015年招聘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3.招聘的用人单位的主要行业分布

2015年,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主要分布在以下几大行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邮电通信与计算机信息业、金融与保险及房地产、教育科研与文广及体育卫生、批发零售业与贸易餐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与储藏业、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中,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以制造业为主,共74家,占44.31%;其次是教育科研、文广及体育卫生,占13.17%。(如图2.2.2所示)

2.2.2 2015年招聘学院毕业生用人单位主要行业分布

(二)招聘重点用人单位分析

学院紧紧围绕办学特色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总体要求,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实施大学生预就业工程,开展星级企业服务计划,建立星级企业数据库,根据历年招录学生人数等要素进行等级评定。2015年,招聘我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共有24家重点用人单位,其中4家为四星级单位、3家为三星级单位、1家为两星单位、16家为一星单位。

1.重点用人单位的地区分布

24家重点用人单位全部位于上海地区。

2.重点用人单位性质

2015年学院重点用人单位主要涵盖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民营、私营企业六大类。其中,国有企业、民营、私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均为29%,其次是三资企业,占25%。(如图2.2.3所示)

2.2.3重点用人单位性质分布

  

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签约率、就业率变化趋势

纵观历年就业情况,化学化工学院2009年到2015年总体就业情况良好。七年来,就业率平均值为97.56%,签约率平均值为76.46%2014年,学院签约率增速明显,达到88.19%,创下历年最好成绩;2015年再次突破,签约率为89.88%。(如图2.1.1所示)




2.1.1学院历年就业率、签约率变化趋势

二、学院用人单位数量变化趋势

2013-2015年,学院用人单位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具体如图2.2.2所示:

2.2.2 20132015年学院用人单位数量

三、学院星级单位数量变化趋势

2013年起,化学化工学院建立了用人单位数据库,并制订相应的评定细则对当年招聘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星级评定。20132015年间,学院为进一步完善星级评定,对评定细则进行了一定修改,适当提高星级评定要求,确保星级单位质量,如表2.2.1所示。

  

  

2.2.1 20132015年学院星级单位评定细则

年份

细则

2013

2014

2015

星级评定细则

根据近三年用人单位招聘我院毕业生人数制定了星级制度。

三年内招聘一名及以上数量的毕业生为一星,三名以上为二星、七名以上为三星、十名以上为四星、二十名以上为五星。

五星:连续五年录用我院毕业生并且与学院专业紧密度较高的的企事业单位。

四星:四年均录用过我院毕业生或者有招收我院毕业生且该单位与学院有相关的合作联系。

三星:三年均录用过我院毕业生且人数大于等于3人。

二星:两年均录用我院毕业生且人数大于等于2人,

一星:一年录用过我院毕业生且人数大于等于1人。

无星:有意向接收我院毕业生,但目前尚未录用过我院毕业生。

注:单年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5人且与我院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单位,可适当提高星级。

  

五星:连续5年录用我院毕业生,或累计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15人。

四星:连续4年录用我院毕业生,或累计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10人。

三星:连续3年录用我院毕业生,或累计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7人。

二星:连续2年录用我院毕业生,或累计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5人。

一星:单年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2人。

无星:单年录用我院毕业生人数1人,或有意向接收我院毕业生,但目前尚未录用过我院毕业生。

注:以下情况可适当提高星级:

1)与我院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协议;

2)成立我院校友分会;

常年录用我院学生。

因评定细则的改动,20132015年间各星级单位数量也有相应的变动,并不是逐年增加,而是有相应的波动,如表2.2.2所示。

  

  

2.2.2 20132015年学院星级单位数量

单位数

星级

单位数量(家)

2013

2014

2015

五星★★★★★

\

\

\

四星★★★★

1

6

8

三星★★★

5

9

6

两星★★

27

15

15

一星★

212

334

74

无星

\

\

408

  

从数据库用人单位星级分布情况来看,近三年尚无五星级用人单位,四星级、三星级用人单位也较少,两星级有部分,一星级居多。这说明三年来,星级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招聘较不稳定,多年连续招聘或单年大量招聘的单位较少;也就是说,毕业生零星就业现象较普遍,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第四部分:就业对学院教育教学的反馈

化学化工学院每年会对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开展就业满意度调研活动,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用人单位的反馈方式主要有企业满意度问卷调查、企业走访等;应届毕业生的反馈方式有毕业生情况调查问卷、毕业生座谈会等。问卷方面,用人单位回收有效问卷22份,应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75份。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毕业生就业情况是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了解院校办学水平的参考指标之一,毕业生就业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学院的招生情况。制订招生计划时,学院应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适当增大优势专业的招生比例,形成就业与招生联动发展的机制。

同时,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从侧面反应了社会对相关专业的需求状况和认可度。学院可通过对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对相关专业进行适当调整。

  

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在重视师资队伍、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等的同时,还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4-1 2014-2015学年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汇总

学生能力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59.09%

36.36%

4.55%

0%

0%

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

50%

40.91%

9.09%

0%

0%

利用所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对企业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54.55%

40.91%

4.55%

0%

0%

文献研究分析应用能力

45.45%

45.45%

9.09%

0%

0%

研究创新能力

40.91%

50%

9.09%

0%

0%

外语知识应用能力

40.91%

31.82%

27.27%

0%

0%

社会责任感

86.36%

9.09%

4.55%

0%

0%

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7.27%

22.73%

0%

0%

0%

工程职业道德

81.82%

18.18%

0%

0%

0%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77.27%

18.18%

4.55%

0%

0%

沟通交流能力

72.73%

13.64%

13.64%

0%

0%

管理、组织与领导能力

59.09%

27.27%

13.64%

0%

0%

自主学习能力

59.09%

31.82%

9.09%

0%

0%

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能力

68.18%

27.27%

4.55%

0%

0%

工程实验实践能力

77.27%

13.64%

9.09%

0%

0%

1.3.4-1注:统计样本数为22份。

从表1.3.4-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院学生在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和自主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外语能力方面,学院要求学生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但对于语言能力的要求并不高,所以毕业生对于外语知识的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学院将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步提高学生英语能力:1)开设雅思英语公选课,帮助有准备出国的学生,同时帮助许多希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学生;2)部分专业课全英文教学,譬如有机化学、专业英语等,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3)持续引进外籍教师,教授部分专业课程。

创新能力方面,学生注重修完该修的课程,却忽略了创新性,部分实验都是根据老师安排做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应加强学生创新性实验次数,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自主创新思维应从大一开始抓起。

三、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反馈

关于学院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中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题目:

题目1: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接受过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指导

供选答案中,选择“大四”的有58人,占了总被调查量的77.33%

题目2:对于您所毕业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你的评价是

供选答案中,“效果很好”被选择7次,“效果较好”被选择43次,“效果一般”被选择21次,“效果较差”被选择4次。

题目3:您认为高校对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应该为

供选答案中,被选次数最多的前六项(按次数从高到低)依此为“让毕业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准确定位职业倾向”、求职技巧和方法的培养”、“获取和筛选就业信息的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求职阶段的心理调节方法”、“简历制作”。

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可见我院毕业生普遍认为接收就业指导的时间较晚、对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认可度较高、对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内容的期望值较高。这就为我们制定就业指导计划提供了方向,我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质量:(1)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完善就业指导课内容;(2)积极调动全院教职工的力量,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第五部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志宏计划:选拔一批素质高的同学,由教授专业导师引导学生制定人生规划、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参与系列竞赛辅导、接受大型仪器操作的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有效提升学生考研、出国率。

2)卓越工程师:学院于分别联合中国涂料协会、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与它们下属的近40家企业共同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有力推动学生的就业、实习。

3)合作教育: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大三暑假合作教育机会,尽早选择意向就业单位,通过实习熟悉公司情况,同时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获得就业机会。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1)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思想的指导力度。就业指导教师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正确指导毕业生充分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端正择业观念,让学生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同时树立就业信心,积极抓住机会,尽早落实就业单位。

2)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理论和实践指导。2014-2015学年我院已对全体毕业生开展了100%全覆盖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指导课对毕业生进行就业理论方面的指导,包括求职心理、自我定位、就业决策、应聘简历及求职信等材料的准备,以及面试准备等等,同时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咨询解答工作,包括新劳动法的解答、协议书的签订问题、违约和改派问题以及办理报到证和转档案等具体问题等,使毕业生明确了就业工作的流程和实施方法,并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确保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充分利用学院就业网站,高效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学院积极配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收集毕业生就业信息,将采集的信息迅速及时的转达给每一位毕业生,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推荐工作,做到了100%的推荐率,同时进行就业信息的全程跟踪以保证信息的有效利用,此外学院还积极联系召开二级市场并进行现场推荐面试,有效提高签约率。